风湿病多与脾、肾、三焦相关
风湿病多与脾、肾、三焦相关
-访中经堂特聘专家张海蒙教授
张海蒙
医学博士
中经堂特聘专家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
中经堂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学会会员
风湿病因其易复发、病史长、病症多而成为了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但传统中医学在风湿病的调理研究和临床调理方面还是有着专业的优势的。今天我们请来了上海中经堂特聘专家张海蒙教授来我们大家讲一下风湿病的病发原因及中经堂的辨证调理思路。
不良生活习惯与风湿
大鱼大肉、饮食无度、思虑过多、致脾虚、免疫力降低,出现关节肌肉肿胀、屈伸不利、舌苔腻黄,短气乏力等。
人体的气血、精微物质、水液是脏腑组织的营养物,是生命活动的源动力。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位于中焦,主运化、升清、统血。一旦脾虚,中焦瘀堵,不仅人的免疫功能受损,而且无法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会让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缺乏营养,加上脾虚令水湿无法运化,在体内停滞,而产生湿、痰等邪气,蕴结关节处易诱发风湿关节炎等病。
现代人习惯了胡吃海塞、思虑过度,这都会加重脾的负担。当脾无法承受这种高负荷运转,就会气血亏虚,波及心、肝、肾、肺脏器的机能,人易出现气短无力、胸闷、面色变得发暗、贫血、关节活动不利、脊椎变形等。调理的关键就是顾脾、补脾、安脾,以恢复脾的机能。
生活过过度透支与风湿
过度透支生活,耗用先天之本,致肾虚,使脏腑精气衰败,出现关节疼痛、精神不振、齿摇发脱、盗汗,男子阳痿早泄、女子经少或闭经等症状。
很多风湿关节炎患者辨证时大多会伴有肾虚。《黄帝内经》讲肾是先天之本,是人体精气的仓库,所藏精气对骨、血以及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衰老起着重要作用。若长久过劳消耗、生活不节,身体就会把肾仓库的门打开,不断取走精气,以透支先天之本来维持生命活动。
所谓肾虚,就是肾中的肾气亏损或不足。当肾髓变少,不能被固住在肾脏中,便会出现骨骼软弱无力。而肝肾同源,肾虚日久,肝必受损,肝又主筋,则筋肉易烦痛。此时,若外感风寒湿邪,最易出现风湿性关节炎。多数人还会有腰膝酸痛,眩晕耳鸣,男子伴遗精,女子伴月经失调,脉细数。调理应以固肾、补肾、调肾为重点。
中经堂辨证施治祛风湿
中经堂对风湿关节炎采用脏腑辨证、分型而论、内养外调结合而施。首先运用“通”,疏通经络,化瘀去阻,将体内“垃圾”赶走,调脾(改善免疫)。再激发和培补元气,使肾阳旺盛,固护人体阳气,即固肾(增加免疫),系统整体调理,效果更佳。
第一阶段:祛除体内外邪,缓解诸多痛症
外调手法-通经络、气血:依据发病证型,中经堂多种中医外治手法,根据经络走行,辨证选取穴位放血、点按,使粘滞的血液加快流动,化瘀去阻,给体内邪气一条去路。
中医内养—清除风寒湿:选用通络止痛效果明显的药浴或熏蒸,从源头止痛治痛;同时配合枸杞原液等,效果更佳持久。
第二阶段:打通三焦,祛痰化瘀,从源头调理
外调手法-通三焦、振阳气:辨证施以点、按、推、擦、叩击手法,配合呼吸补泻,令腑通脏盈,三焦畅通。同时配合罐法、刮法,振奋阳气、调理脏腑。
中医内养—祛痰化瘀:配合健脾和胃的药浴,祛除堆积在中焦的痰瘀;再用清热消肿的熏蒸,与外调手法互相配合,改善寒热错杂、湿热阻络的情况,逐步对症从源头改善各风湿关节炎及其相关症状。
第三阶段:固护正气,预防、保护调理法
外调手法-补肾阳、固元气: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综合调理,选用固护正气的中医方法,来养护人体阳气。如培元艾灸以神阙穴位中心选取任脉及足阳明胃经的九个穴位组成为主,辅以点穴顺气来涵养、固护人体之阳气,使肾阳旺盛。
中医内养-扶正正气:将补气益血、解毒清热、活血化瘀的药浴间段给客人使用,依据客人的身体改善情况,变化药浴配方组合逐步调理。
专家心语-从改善到巩固的完整调理必不可少
“在来找我看的的人里,有些人在调理一段时间后身体情况基本稳定;而有些却易反复甚至加重。其实,这就是我想说的巩固阶段的延续性,这些容易反复的情况,在停止调理后,其身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的恢复往往比局部病灶的缓解来的慢,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调养,只有等到周身都恢复平衡之后,自然疾病不会轻易复发。所以,针对风湿病的调理保证整体的完整性还是必要的。”
面对风湿病,一方面我们要注意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要积极选择传统的中医方法来进行改善、巩固性的调理。这是我们面对疾病时该有的正确理念,这样也才能更好的恢复自己的健康。
更多健康问题点击http://www.chongjingtang.net/jiankang/可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