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产业产值约2000亿 成精准扶贫和林业发展“双增”抓手

    未知 2017-11-07 16:26

      一根根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竹子,却在脱贫致富、小康建设,甚至在促进南南合作,助力“一带一路”,推动绿色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11月6日在京表示,中国政府将继续扩大并深化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合作,从资金、技术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培育利用竹藤资源。

      在当日举行的国际竹藤组织(INBAR)成立20周年竹藤绿色发展与南南合作部长级高峰论坛上,张建龙说,竹藤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而独特的战略资源,在发展绿色经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就业增收、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林业局介绍,我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也是全球竹子资源开发利用最充分的国家,具有悠久的竹产业发展历史和灿烂多姿的竹文化,素有“竹子王国”之称。其竹类资源、竹林面积、竹材蓄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竹林面积9015万亩。2015年,我国大径竹产量为23.5亿根,比上年增长5.9%。竹产业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精准扶贫和促进林业“双增”的有力抓手。

      我国目前成为全球最大的竹产品出口国,竹产业年产值约2000亿元,竹产业已发展成为一个由资源培育、加工利用到出口贸易,再到竹林生态旅游的颇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

      根据《中国竹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竹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80亿美元,竹产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竹子作为一种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非木质材料,其用途超过1万种,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造之材。”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费翰思说。

      费翰思介绍,竹藤广泛分布于“一带一路”相关的发展中国家,是推动相关区域南南合作的战略性天然资源。竹藤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将有助于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绿色经济增长、保护环境、减少贫困、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等一系列核心目标。

      全球竹藤资源评价(GABAR)框架研究报告认为,通过竹藤发展实现国际共赢,不仅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而且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实现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相一致。

      “全球竹林面积愈3000万公顷,广泛分布在亚太地区、非洲和拉美地区。但由于知识、技术、扶持性政策及资金不足,很多国家尚未充分认识到竹藤资源的巨大潜力。”6日发布的“竹藤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推进南南合作”大会宣言说。

      11月6日,国际竹藤组织(INBAR)成立20周年暨竹藤绿色发展与南南合作部长级高峰论坛现场。摄影/章轲11月6日,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在竹藤绿色发展与南南合作部长级高峰论坛上演讲。摄影/章轲

      竹子也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新的应用,在湖北英山县就有一个将生态旅游和竹文化结合扶贫项目。这个名为金沙半岛的项目也是国内首个竹藤界国际合作项目。

      来自印尼巴厘岛的竹建筑师CHICO结合中国气候和自然等不同因素打造一个适合中国的全竹度假绿色社区。将竹建筑的生态性和大自然融合,项目地还拥有天然的温泉和沙滩,不久将成为中国第一个以野奢温泉为主题的竹度假村,带动这个贫困县脱贫致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