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留守群众终于被劝动转移
“受‘尼伯特’影响,预计8日夜里到10日我县阴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过程雨量100~150毫米,局部250~300毫米)。”7月8日文成县发出通知,紧急启动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各乡镇紧急动员危险地区的群众转移工作。
时间来到傍晚17:43,笔者前往黄坦镇周岙底村。一路上,乌云像一帘黑色的幕布徐徐拉起,风也在一阵一阵地吹着,一副风雨欲来的情景。
18:02,在周岙底村口,与黄坦镇党委委员赵浒和富岙社区书记吴克军会合。随即,我跟随他们,前往周岙底村临时避灾点——周岙底祠堂。此时,空中已下起豆粒大的雨点,拍打在周岙底村宁静的地面上。
在雨中,赵浒边走边告诉我,周岙底村有好几处群众需要转移,有些住在地质灾害点下面,有些在河边低洼地带,有些还住在危房中....下午一点左右,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已经陆陆续续动员群众转移,目前已经转移了近60人,还有9个行动不便的村民未转移。
村里的妇女们正在厨房里准备大家的晚饭 王健 摄
18:09,周岙底祠堂的食堂已是一片火热,村里的妇女已经自己动起手烧起了晚饭。而在大堂,转移过来50多民老少群众已经10人一桌,围坐在6张饭桌上,等待着晚饭。81岁的赵庆年说,在村支书赵士荣的劝导下,他下午五点就来到这个临时避灾点:“老赵告诉我台风要来了,半夜雨会很大,住在自己家挺害怕的,过来了就放心多了,晚上还要在这里睡。”
村民们在等待晚饭 王健 摄
在最靠近门的一张饭桌上,虽然饭菜还没上,桌上已经摆了3瓶啤酒。坐在桌子边的村民赵沛成竖着拇指说:“镇里干部还给准备了啤酒,很贴心!”
赵浒说,为了能让群众尽快转移过来,镇里按30元/人的标准,在临时避灾点准备7桌晚饭。
18:16,门外的雨越下越大,赵浒和吴克军等不及了,在村的下半段,还有七八间房子的人员还没有转移出来,戴上帽子,拔腿就要走。村民想要留下他们吃晚饭,却被拒绝了:“这雨越来越大,要先把群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我这饭才能安心。”临走时,赵浒不忘交代村书记,一定要把住在村上头的黄碎柳转移过来。
18:32,雨势稍微减弱,趁此时机,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共4人开着一辆国产越野车,前往黄碎柳家。村支书赵士荣说,虽然避灾点到黄碎柳家只有短短100米不到的距离,但是她前几年得了中风,不能下地行走。再加上前几天手又摔骨折了,现在行动十分不便,如何转移是个问题。
18:35,一行人来到黄碎柳家,她已吃完晚饭独自一人坐在土灶边上,身后的土墙挨着山脚,雨滴也随着风一丝一缕地飘进了未掩实的木窗,打在灶台上。“这次台风很危险,你的房子都八九十年了,你一个人住在这里太危险了,我们都不放心。”赵士荣劝黄碎柳,今晚搬到临死避灾点去。
吃完晚饭,黄碎柳正肚子一人坐在家中 王健 摄
“脚动不了,手也很痛,我还是不去了。”82岁的黄碎柳说。
“你家后山就是地质灾害点,雨大了很危险的,要不你坐在凳子上,我们把您抬下去吧!”
“你的老房子都快有100年了,这么危险的房子,还是下去吧。”
大家伙没有放弃,继续劝说着。
.....
几个来回下来,黄碎柳终于被村干部说服了,表示愿意去临时避灾点过夜。就在要起身走的时候,赵士荣从灶台上拿起一块布,罩在了黄碎柳敷着草药的右手上,然后用一根绳子轻轻地绑了起来。
危急时刻,这一幕尤显温暖。
经过一番劝说,黄碎柳终于在村干部的搀扶下动身前往临时避灾中心 王健 摄
18:44,在村支书赵士荣和村监会主任赵锡斋的搀扶下,黄碎柳一瘸一拐地走出了家门。好不容易劝了出来,但是来到车旁,问题又来了,手脚不便的黄碎柳如何上车?尤其是已经骨折的右手,一旦处理的不好就有可能会伤上加伤。头进了车门,脚还在外面,进不去。脚先抬,上半身又被车门卡住,还是进不去....
几番折腾,赵士荣决定,由他先抱起黄碎柳,其他的人抬住他的脚,然后把黄碎柳慢慢挪上车。
黄碎柳在村干部的搀扶下,动身前往临时避灾中心 王健
18:50,此时雨势稍停,黄碎柳终于上了车。来到临死避灾中心门口,几个干部把黄老搀扶了下来,黄碎柳在边走边感动:“家里的老头子走了,有你们真好!”此时,大家伙已经在饭桌上吃起了饭,6个菜,一大锅白米饭,老少70来号人吃得很香,饭前放在桌子上的啤酒也已经喝完,只剩下酒瓶子。
6个菜,老少村民吃得很欢 王健 摄
截止晚上19时,黄坦镇周岙底村共27户76个转移对象全部已经转移到临时避灾中心。
19:02,我离开周岙底村,开出去没多远,天空又下起了瓢泼大雨。不过,即使夜里风雨再大,相信周岙底村的村民们,都能睡上一个安稳觉了。